现在是楼市最关键的时刻,其实吧,跌也好,涨也罢,对老百姓来说并不是最焦虑的,问题就在于现在心里实在没底,不知道房价跌到什么程度才会止跌回稳,而止跌回稳恰恰是2025年的重要任务和目标。
事实上,现在楼市仍然在调整期,要想完成止跌回稳的目标恐怕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,需要继续努力,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呢?
据金融界7月7日报道,就在前几天的2025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分论坛上,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教授抛出一组冰冷数据:全国房价仍存10%-20%的下跌空间,调整周期将持续1-3年。
这一观点瞬间在房地产市场乃至网上引发轩然大波。大家一听有点泄气,其实在我看来,如果真的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调整反倒是挺快的,不过全国房价数据对个体而言意义不大,可能有的城市有的区域下跌还不止这些,而且调整周期会更长。一线城市或核心区域房价相对坚挺,三四线城市房价调整可能性更高。
其实,房价调整是必然的,官方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,很多因素都不支撑房价再高速增长,出生率下降、老龄化加剧使购房主力减少,二手房挂牌量猛增,很显然已经供大于求。同时,政策已经让投机性买房丧失了空间。
展开剩余75%我觉得要承认也要允许房价下跌,至于大跌可容忍的程度是多少可以做一个测试。否则,现在还在讨论房价该不该跌真的有点太低级了。
近日,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视频中表示,房价即使跌一半,没买房的人你敢买吗?真跌一半,银行还在吗?你们都扛不住。所以,房价跌一半或者更多是绝对不可能也是不允许发生的事情。楼市就是最可靠的一端,股市不可靠。
房价大幅回落的确会受到干预,因为当前就是为了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我也相信一直在努力来让房价稳定下来,否则就不会提出止跌回稳了。但我特别不爱听的一句话就是,谁谁不允许怎样怎样。就好比当年多少中介告诉你,房价不可能下跌,因为不允许。这样的话到今天你还信吗?房地产的自然规律是谁能说了算的吗?否则,就不是今天这样了。
当然,不是说稳房价不重要,太重要了,因为它关乎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行业的发展,影响着众多人的就业问题,恰恰因为它重要,我们才更应该重视,而不是纵容。难道过去的代价还小吗?
包括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曾说过,房价大幅下跌最吃亏的是普通老百姓,一些房产价值占其所有财富价值比重能达到60-70%,其实主要是中低收入家庭,房产是其最主要的财富构成,一旦房价下跌就是面临着财富的缩水和损失,但是对高收入家庭几乎没有什么影响。
经济学家马光远也有类似观点,他表示,房价下跌对有钱人影响很小,因为房子在有钱人的投资结构中只占一小部分,在普通人中,房子在财富占比中占到60%-70%。
其实,他们的论据是没问题的,逻辑也有道理,因为在普通人中,买房的成本相对是非常高的,人家拿出九牛一毛买套房,你买一套房可能倾尽家庭所有,所以你是伤不起的。
但结论我不同意,他们的结论大多数都是为了维护高房价,让房价上涨变成最合理的借口。不得不承认,专家比我们站得高,但往往立场有问题,当年就有一位已经消失的房地产大佬明目张胆说过不该说的话。实话实说,不能再让房地产拖后腿了。
今天,我看有一个热门话题“拯救房价,须放大招”上了热搜,我也想就着这个话题说说,最近国家和地方都在努力,但绝对不是局限于救房价。房地产的问题是多年积累的,加上这些年各种大环境影响,让房地产更是苦不堪言,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要让经济逐步恢复,让房地产稳住,这样才能让二者形成良性互动。
所以,我觉得也不用太着急,有些专家太明显了,就显得有点那啥了。6月中旬,国家对房地产市场作出最新部署,要求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。刚刚过去半个月,推动政策落地的行动也已跟上。
7月4日,据新华社消息,近日,住建部调研组赴广东、浙江两省调研强调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、健康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充分用好房地产调控政策自主权,因城施策、精准施策,要多管齐下稳定预期、激活需求、优化供给,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。
去年9月底,多部委发布了一系列稳定股市和楼市的政策。政策组合拳已经显效,尤其是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非常明显。在政策效应逐步减弱的关键时刻,再次大力推动政策布局,确实是对的。
重点省份房地产市场有效需求和潜力相对都比较大,如果这些地方稳住了,那么全国的经济、房地产就都稳住了。稳住不代表房价就一定要大幅上走,政策目的也绝非如此,实在是没办法,在其他行业都没法替代房地产前,房地产与经济必须同步稳住。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平台排行榜第一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